全面防控 蟲口奪糧——河北省廊坊市粘蟲查治初戰告捷
![]() |
圖為北旺鄉相士屯村專業防治隊正在防治三代粘蟲。
8月13日,雨后放晴。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北旺鄉相士屯村的玉米地里,玉米穗飽滿結實,玉米葉寬大黑綠,一片安靜祥和的田園圖景,若不是部分田塊里雌穗以下四五片葉子被咬成了鋸齒狀,有的甚至只剩下了葉脈,誰也不會想到這里剛剛結束了一場蟲口奪糧大戰。
邸國樹是廊坊市廣陽區北旺鄉相士屯村的種植養殖大戶,流轉了300多畝耕地種植冬小麥和夏玉米。8月2日,他發現養殖場對面田塊里,玉米葉被一些紅頭黑身、1寸多長的小蟲子咬花了。“不認識這種蟲子,也不知道有多少。”邸國樹立馬找到了廣陽區農業局副局長、植保站站長蘇其茹。
“進入植保站工作30多年,沒見過這么嚴重的粘蟲。”蘇其茹坦言,當時地頭雜草里面每平方米蟲量達到80~100頭,“部分地塊玉米葉子已經被吃掉了兩三片,而且地頭不明顯,越往里走粘蟲危害越嚴重。”
如今,農民在定苗之后基本上就不下玉米地了,粘蟲發生的隱蔽性給查治帶來了一定困難。在相士屯村發現粘蟲后,廣陽區農業局立即召開緊急會議,成立防治粘蟲領導小組,并分派5個小組分別深入5個鄉鎮開展蟲情調查。據統計,全區粘蟲發生面積8.5萬畝,其中以北旺鄉最為嚴重,玉米田每平方米最高蟲量達100~200頭,單株蟲量最高為30頭。
“粘蟲是暴食性害蟲,如果再停兩宿,這一片玉米就全被吃光了。”蘇其茹反復向記者強調,危害重不等于損失重,粘蟲沒有抗藥性,使用菊酯類或有機磷類農藥均可以防治,只要及時打藥,保證雌穗以上不受危害,對產量的影響就不大。
8月2日當天,邸國樹就組織村民成立了防治隊,對300多畝玉米統一噴施毒死蜱和菊酯類農藥混合劑。與此同時,廣陽區農業局組織工作小組奔赴重點鄉鎮街村指導防治。8月6日至8日,廣陽區農業局對農民開展防治技術培訓5次、發放明白紙5000余份,同時通過《廣陽之聲》等廣播電視節目加大宣傳發動力度。“村里的大喇叭天天廣播,早上、中午、晚上各一遍。”邸國樹告訴記者。
據了解,今年粘蟲發生較重,主要是外地成蟲遷入數量大,加之7月下旬以來連續降雨,氣候潮濕,非常有利于外地粘蟲遷入、產卵孵化和幼蟲存活。據河北省植保植檢站統計,全省三代粘蟲發生面積990萬畝,其中廊坊、唐山、滄州、保定局部發生嚴重,百株蟲量達到300頭以上的高密度田塊達到58.35萬畝。
8月8日以來,河北省植保系統已經抽調725名技術人員深入田間,開展蟲情拉網式普查和防控技術指導;同時,河北省農業廳協調資金2000萬元緊急采購8460臺煙霧機用于粘蟲應急防治,有關市、縣政府也投入資金478萬元,購買農藥86噸、大型配藥器械28臺套、煙霧機631臺。截至8月11日,全省防治重發田塊390萬畝次。
“目前,全市防治面積超過90%,達到防治標準的地塊普防一遍,重發區域防治2~3遍。”廊坊市農業局局長閆樹軍認為,從目前情況來看,廊坊的粘蟲危害已得到全面控制,對秋糧生產的威脅也被降到了最低限度。